脹氣:消氣藥
消化慢:腸胃促動劑
腹痛:抗痙孿劑
便祕:緩瀉劑
腹瀉:止瀉藥
胃食道逆流:制酸劑
如上所簡單羅列的主流療法,對於慢性腸胃疾病,都是以藥物或手術來對應症狀、蒙蔽症狀,不求尋找或治療病因。病因如果持續存在,當然吃再多再久的藥也不會好。而且繼續吃藥還會出現更多問題。
做胃鏡檢查沒用
內視鏡雖然可以看到食道、胃、和十二指腸、大腸的內部構造異常,但結構的變化是結果而非原因,因此,內視鏡沒有辦法診斷疾病的病因,治療仍是回到上述的對應症狀的藥物。
不建議內視鏡射頻電燒術
胃食道逆流患者,賁門的鬆弛來自胃內的長期脹氣,只要讓胃內壓力消除一段時間,賁門自然修復。妄想靠外力改變結構來把門關起來,會產生其它問題。即使能減輕症狀,也維持不久。
懷疑自律神經失調,吃精神科藥更糟
自律神經的強弱變化是人體因應身體需求而產生,因此,自律神經不是罪魁,即使自律神經有過度反應的狀況,也是來自毒素的累積,毒素才是根。
雖然精神科的抗焦慮劑、抗憂鬱藥可能蒙蔽感覺,但是除了無法解決腸胃根本病因,還會成癮,衍生新的問題。
慢性腸胃疾病的病因
胃脹氣、消化不良、胃酸逆流、胃潰瘍、腸躁症等許多腸胃症狀或疾病,其相對根源來自腸道內的菌叢異常,也就是說,腸道內的壞菌太多,而可以保護腸道促進消化的好菌卻不夠,進一步追根究底的話,病根與腸胃道受到毒素累積、慢性感染,高頻電磁波等傷害,使得免疫功能逐漸降低、胃酸不足有關。
正能量療法
我們應該盡量避免使用主流醫療的療法。主流醫療的療法都是負能量:消耗身體能量,增加身體負擔。人體使用負能量療法絕不會更健康。
要盡量使用正能量療法,包括正確的飲食控制、正確益生菌的補充、減少壞菌、修復腸胃道黏膜發炎、提升腎上腺功能、減少體內毒素等等。這些療法才能真正治療疾病根源,而且即使沒病狀時使用也可讓腸道更健康,延年益壽。